top of page

淺談髖屈肌

寫完內收外展肌肉,就不妨寫下髖屈髖伸肌肉,今日先寫髖屈肌肉。


基本上,係股骨前方,連結盤骨與股骨的肌肉都可以進行髖屈,即係將股骨同盤骨前側距離縮短嘅動作。

-

開放鏈動作就係盤骨穩定,股骨升起,例如坐低做,或者重心完全放係一隻腳,另一隻腳升起。


閉鎖鏈就係股骨穩定,盤骨折落去,例如deadlift & single leg deadlift嘅時候。

-

髖屈肌係步態上非常重要。每一步抬腳上前都需要髖屈肌嘅參與,相信大家應該想像唔到抬唔到腳嘅時候人體可以點樣步行,可能要夾硬係側邊搬隻腳上前。


身體都唔想比呢樣嘢發生,所以有好多肌肉都可以進行髖屈,確保無論股骨係不同角度都可以做到抬腳上前。


可以做到髖屈嘅肌肉包括: 髂肌 (illacus) 股直肌 (rectus femoris) 闊筋膜張肌 (tensor fascia latae) 縫匠肌 (sartorius) 腰大肌 (psoas) 恥骨肌 (pectineus) 內收短肌 (adductor brevis) 內收長肌 (adductor longus)


從股骨內側到外側,全方位覆蓋股骨,就係為左將股骨帶上前。


當然,肌肉角度越直,就越做得好髖屈功能,所以髂肌同股直肌係最好嘅髖屈肌肉。其他都係輔助形式,而且佢哋自己本身都有其他平面嘅功能,如果幫手做左髖屈,自己本身嘅功能就會有問題,亦都會有代償出現。

-

係閉鎖鏈理解,能夠有效發力嘅髖屈肌可以令到髖伸肌肉,即係臀大肌同埋大腿後肌群,進行離心收縮。髖伸肌肉進行離心收縮可以幫助我地係步行/跑/跳著地時進行減速功能,減低衝擊力。另外,髖伸肌肉嘅向心收縮能夠幫助我地推進,要做到有力嘅向心收縮,就首先要做到有力嘅離心收縮。


點樣先可以係訓練時確保用到髂肌同股直肌?

好似我上面所講,當股骨係唔同角度時會有唔同肌肉參與,咁當股骨同盤骨對齊嘅時候,就最適合垂直嘅肌肉參與。


對齊即係髕骨(菠蘿蓋)同髂前上棘(ASIS,即係盤骨前方)對齊,以及髕骨向天或者向正前方嘅時候。


如果係開放鏈,企係度嘅時候,就要依靠重心腳發力穩定盤骨,確保係抬腿時盤骨唔會左右搖擺以及旋轉。


如果係閉鎖鏈的話,就需要確保重心平均分佈係重心腳嘅腳底三點,並且係盤骨向下反落去嘅時候唔會有旋轉以及左右搖擺,感受到髖伸肌群嘅拉扯,就係理想情況啦。


另外,如果佢無論點都擺唔到呢個對齊嘅情況發力,大家都可以合理預計佢用做其他肌肉代償,嗰隻腳嘅功能點都會有影響。不妨檢查下上面我所講嘅肌肉有無張力過高,放鬆之後再做訓練,睇下有無好轉。

-

關於髖屈嘅訓練動作,都係推介deadlift,然後再進階去single leg deadlift。如果做得好的話,雙腳起跳單腳落地,向上或向前均可,訓練單腳卸力嘅能力,都係好嘅練習。


動作唔洗複雜,但動作質素做得好,感受到應該發力嘅肌肉發力就最緊要。


髖屈肌就講到呢度,之後再講髖伸肌。


Kommentare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