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力量越大,運動表現就會越好嗎?深入分析力量與運動表現的關係


前言

這個應該是很多人的想法,也曾經是我的想法。早前看過Altis 知名教練 Stuart Mcmillan 對於這個題目的分享,我也親身向他發問過這個問題,想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看法。


常見迷思的來源

為甚麼會有人有這個迷思,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人對於運動員的想法都是「很大力」,「很強壯」,然後偶爾在youtube 上看到美國運動員的訓練影片都能夠看到他們舉起很大的重量。

NFL甚至以臥推100KG的下數作為考刻標準。

所以很多人會把力量提升與運動表現提升掛鉤,也是有一定的道理。



臥推是NFL選手考核項目
臥推是NFL選手考核項目

力量與運動表現的關係

「力量對運動表現有幫助」是正確的陳述,但不代表這個正相關可以無限延伸。

不代表絕對力量越大,運動表現就越好。

如果這個陳述正確的話,健力選手應該可以成為世界最好的運動員。



力量夠大就必然代表運動表現好?
力量夠大就必然代表運動表現好?

力量的基礎重要性

首先,我重申一次,力量對運動表現是絕對有幫助。

研究表明,力量與發力率有很高的正相關。

沒有力量,啟動和制動速率跟不上,技術幾好都無用。


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要素

1. 協調性

但除此之外,在場上除了講力量,還講協調性。

協調性可以理解為「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在當刻完成需要完成的事情」,事情可以是投籃、射門、扣殺、轉向起跑等等。

2. 發力速率

另外,除了發力的大少之外,還講究發力的速率,即是能不能夠在極短時間內發儘量大的力。


衝刺速度除了講求力量,還講求速率
衝刺速度除了講求力量,還講求速率

3. 發力角度

再進一步,還講究發力的角度。你要向不同方向移動肢體,發力的角度就會有改變。



轉向動作就是不同角度發力的展現
轉向動作就是不同角度發力的展現

結論

如果要分重要性,我會認為是發力角度優於發力速率優於發力大小。

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肢體,在足夠短時間內發力的話,深蹲200KG也不代表運動表現的提升。

運動表現並非單純的「鬥重」、「鬥快」、「鬥跳得高」,還有好多影響表現得元素。


如果想提升運動表現的話,歡迎填寫訓練表單,嘗試更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!

如果妳想了解參加關於運動表現訓練的課程,歡迎參加「學徒計畫」,一個專為想成為運動表現教練而設的課程!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