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跑步機制全攻略:認識彈跳與剛性對跑步表現的關鍵影響


步行vs跑步的發力差異


近期觀察到多位跑步客戶的身體問題,深入了解後發現大多數人對跑步機制缺乏正確認知。值得注意的是,跑步和彈跳的機制與一般健身房的慢速下肢阻力訓練有顯著差異。即使在健身房投入大量訓練,如果跑步發力機制不正確,肌肉力量的提升也未必能改善跑步表現。





步行機制

  • 重量通過盤骨向下傳遞

  • 下肢向地面發力

  • 產生反作用力向上推進

  • 持續重複推進身體前進


跑步特點

  • 與步行原理相似

  • 整體過程更快速

  • 觸地時間顯著縮短


下肢彈簧機制解析

跑步時,下肢就像一個彈簧系統:

  • 觸地時壓縮彈簧

  • 反彈推動身體向上

  • 主要依靠下肢肌腱(如亞基里斯腱)

  • 肌腱強度直接影響跑步效能



短跑就是使用彈簧機制來快速移動
短跑就是使用彈簧機制來快速移動

關鍵概念

很多人會以為跑步時需要下肢肌肉用力把人往前往上推,但正如上面所講,是透過「反彈」把人向前推,而不是肌肉推。這個正正是跑跳動作與下肢阻力訓練的最大分別。


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增強式訓練 plyometric training,以及伸展收縮循環 stretch shortening cycle。 簡單理解,就是把筋腱瞬間拉長,再瞬間收縮,做到「反彈」的效果。


增強式訓練有快慢之分,快速的增強式訓練整個機制耗時在0.25秒內,遠比肌肉收縮的時間短。


如果你經常想用肌肉推,不會反彈,其實就會越來越慢。



所以高水平運動員會花時間訓練彈跳
所以高水平運動員會花時間訓練彈跳


正確儲力要素

  1. 肢體位置控制(重心正下方)

  2. 發力速度的掌握

  3. 足夠的力量應對衝擊


訓練重點

  • 方向控制優先

  • 速度次之

  • 力量大小最後


結論

跑步是一項技術性運動,需要良好的肢體控制能力。單純的力量訓練無法取代正確的技術掌握。要提升跑步表現,必須從理解基本機制開始,逐步建立正確的發力模式。


注1: 想嘗試更有針對性的訓練來提升跑步表現,歡迎聯絡我們預約訓練

注2:本文內容將在《學徒計畫》中有更詳細的解說,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報名參加。
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