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脊椎中立才是唯一真理? 談脊椎引擎理論》


相信大家都聽過訓練時應該要維持脊椎中立並且核心穩定,才能夠在重量訓練時減低脊椎受傷的風險。慢慢再演變出「中軸穩定、四肢發力」的大原則。

核心對齊、脊椎中立對於訓練安全的重要性無容置疑,但這是否應該成為唯一真理,上升到任何動作都要追求脊椎中立,這個才是應該思考的地方。

在思考這個問題時,或者我們可以從運動動作中得到一些啟發。

特別是脊椎引擎理論spinal engine theory 的出現,讓大家開始重新思考脊椎的功能。




----


甚麼是脊椎引擎理論?



脊椎引擎理論是由科學家 Serge Gracovetsky 於1988年所提出的,主要提倡身體可以透過脊椎的側彎而製造出骨盆的水平旋轉動能,繼而帶動身體向前移動。


所以他表示脊椎才是身體步行時的主要活動動力來源,而下肢只是輔助性質。


其中一個主要論據,是找來一個沒有雙腳的人,而他依然能夠透過脊椎與骨盆地共同活動,移動坐骨繼而向前移動。






----

難道只靠脊椎就可以嗎?所以雙腳的功用是甚麼?



雖然脊椎引擎理論提到身體可以透過脊椎的活動獲得動能,但我們不宜過份推論,認為只要聚焦在脊椎活動的訓練就可以,不用訓練雙腳。


起跑始終需要下肢製造動能
起跑始終需要下肢製造動能

雖然脊椎可以帶來起始動能,但要更大的功率(power),始終都是需要更多的肌肉力量。而身體沒有其他地方比起下肢的臀大肌更適合發揮力量。


假設當右腳觸地時,身體的重量會壓在右腳的肌肉,身體會處於右邊側彎與骨盤往左旋轉的位置。



隨著右邊臀大肌與股二頭肌長頭發力,力量會隨著骨盤韌帶與胸腰筋膜往脊椎多裂肌與對側背闊肌傳送,為脊椎帶來一道矢狀面伸展以及對側側彎的力量,以準備下一步的落地。


所以可以說,腿部力量的加入放大了脊椎活動所帶來的動能,為跑步增加了動作幅度與力量。



----


所以對我們的訓練有甚麼啟示?


1. 更全面了解核心:核心的功能並非只是中軸穩定,還能夠為身體移動提供動能。


2. 訓練應該更全面:除了做穩定性的訓練外也要多做脊椎不同平面的活動,讓身體有多角度發力的能力。


3. 分析應該更全面:當進行動作分析時,應該全面分析上下肢與脊椎的功能,而不是分開來看。


4. 讓身體更連結:應該追求身體不同部位的連結,而不是單單個別部位的強化。



----


註1: 想更全面地訓練身體,提升運動表現的話,歡迎預約嘗試運動表現訓練

註2: 想了解更多關於運動表現訓練的知識,歡迎留意《運動表現訓練學徒計畫》的開課日期!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