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腿粗是許多人困擾的問題,也是健身教練最常被詢問的議題之一。要了解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小腿粗,我們需要先從解剖學和肌動學的角度進行分析。
小腿後側的主要肌肉結構
小腿後側主要由兩個重要的肌肉組成:
腓腸肌(gastrocnemius)
比目魚肌(soleus)
小腿肌肉的功能差異
這兩塊肌肉雖然都控制腳踝關節的趾屈動作,但因為它們的解剖結構不同,功能也有所差異:
比目魚肌:
屬於單關節肌肉
從脛骨腓骨接近膝關節處延伸至腳跟
主要負責關節穩定功能
腓腸肌:
屬於跨關節肌肉
從股骨延伸至腳跟
負責主動發力與力量傳遞
腓腸肌的重要性與運作機制
運動過程中的腓腸肌作用
在下蹲動作中,腓腸肌的運作方式:
腳踝部分:進行離心收縮
膝關節部分:進行向心收縮
彈跳動作中的腓腸肌功能
在快速彈跳時:
筋腱不斷進行儲力和釋放
腓腸肌進行離心向心切換
協助膝關節的屈曲與伸展
基於以上原因,腓腸肌很少會被完全縮短或拉長,所以很少出現大家心目中想的「肌肉變大」的情況。所以想防止小腿變粗,就需要恢復小腿的正常功能!
![經常奔跑的運動員很少有粗壯的小腿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1227c_3960060b5b7040b58d35f327efd083c6~mv2.jpeg/v1/fill/w_700,h_417,al_c,q_80,enc_avif,quality_auto/81227c_3960060b5b7040b58d35f327efd083c6~mv2.jpeg)
小腿變粗的常見原因
功能性問題導致小腿變粗
以下是最常見的5個原因:
腳踝關節扭傷後遺症
膝關節問題(如過度超伸)
經常低重心防守姿勢
穿著厚底鞋導致重心前移
長期站立工作
改善小腿粗的方法與建議
改善原則
要改善小腿粗的問題,可以遵循以下原則:
增加腳踝關節活動度
強化膝關節肌群穩定性
培養關節協調能力
選擇合適的鞋子
改善運動技術
具體改善建議
進行適當的按摩舒緩
培養良好的深蹲和弓箭步動作
避免長期穿著厚底鞋
加強腳踝與足弓的活動能力
運動員應特別注意起跳與落地技巧
結論
小腿粗的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改善,包括解決功能性問題、調整生活習慣以及改善運動技巧。通過理解小腿肌肉的解剖結構和功能,我們能夠更有效地針對問題制定改善方案。
注:如果想透過訓練改善容易小腿痛的問題,可以填寫預約動作調整訓練改善!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