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各位運動愛好者來講,最不想遇見的事情就是受傷;更加不想遇見的事情,當然就是重複受傷。每次受傷輕則有幾個月需要遠離心愛嘅運動;重則水平一落千丈,每次打波都要小心翼翼,害怕觸傷舊患。
對於受傷嘅人黎講,常見嘅處理方法就係停止運動「休息一下」,然後期望一到兩星期後疼痛自然消除,可以重返運動。比較好啲嘅情況就係尋求醫療專業人士嘅協助,檢查傷患及搵出受傷成因。
預防勝於治療。其實從一開始要避免受傷,或者避免再次受傷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,就是你身體關節組織能承受嘅動作強度(Capacity),要大於你所做嘅運動嘅強度(Demand)。
以打籃球為例,每次急停跳投、專向切入,都要求髖、膝關節係不同嘅角度下發力,並且要能夠係高速移動時瞬間停止並轉向,對下肢關節嘅衝擊力非常大。
————
所以要能夠做到良好嘅運動表現並且預防受傷,就需要下肢關節:
1️⃣ 有關節良好的活動度,可以在不同角度自如控制
2️⃣肌肉能產出足夠力量,以應對運動需求
如果兩樣條件任一不足,即使運動不牽涉衝撞嘅情況,身體都依然會受傷。舉一例子,我們常常會覺得膝蓋受傷是被人踢被人撞,但研究顯示大部分前十字韌帶嘅受傷都係非接觸(non-contact)之下受傷。
如果你曾經受ACL傷患影響,初期嘅矯正運動目標會係提高膝伸控制嘅能力(end range extension)同埋提升膝關節嘅穩定性,令到膝關節周邊肌肉可以足夠取代ACL 嘅穩定性。
但度過初期康復階段後,係回到賽場前,一定要進行足夠高強度嘅阻力運動/增強式訓練 (Resistance Training / Plyometrics Training),令到傷患部位組織嘅強度可以承受高速移動嘅衝擊力;亦強化膝關節以至整體下肢的控制,先可以更好地避免傷患。
Commenti